如今,现在市面上接入GPT的产品层出不穷。
在AIGC行业爆火后,许多原先本身就聚焦在文章、图片生产的工具、论坛相关产品,都纷纷接入ChatGPT类产品,为用户提高AI的能力。
(资料图)
到现在为止,因为写新书的原因。我已经使用GPT类工具超过4个月时间,期间因为在不同平台,也会切换体验若干AI产品。
作为产品经理的本身,我发现如今的GPT产品都有类似的问题。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分享给那些打算接入AI的团队或产品经理,相信你了解到这些问题后,可以为你避坑。
1.AI的应用场景抓不准
前段时间还和我们公司的CTO一起讨论,未来AI的发展一定是通用AI+应用场景。就软件系统来说,通用AI提供了更高效率的输入和输出,软件系统完成业务场景支撑。通用AI包含语言、逻辑、知识等等,给出了一个非常中性化的基础底层服务。
▲图1-2AI和应用场景
目前市面上,以内容创作为主的工具是第一批快速拥抱AI的,但几乎没有产品可以把用户场景抓准。
最直观的明显就是,使用频率低、或者活跃度几乎为0,除了第一次尝鲜以外。
2.AI接入后,许多产品设计打断了创作者的习惯
许多内容工具接入后,实际上是打断了用户使用习惯的。
比如某工具上线的AI标题和段落,用户就很难使用。
标题非常重要,不希望交给AI
一个文章的标题,是影响阅读量、点击率的关键,而有长期日更的创作者自然知道自己用户喜好,交给AI自然有点不放心,即使是在AI提供的基础文案修改或者二次编辑,也不放心。
▲图1-2AI写文字
2.文章的标题,不是刚开始就定了的
在文章创作上,我相信创作内容的时候是跟着脑子思路的,只有创作完成了才知道到具体的编程客栈主体内容框架表达的核心意识。
也就是整个文字创作的过程可以拆javascript分为下面的步骤
ideal(核心思想)-写作-总结-review文章-归纳主题-标题
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在一开android始并不能就定下来,而是经过打磨的。但是市面上php接入GPT的文字创作工具,无一例外都会把标题栏目提供AI入口,但功能使用率其实少得可怜。
3.AI创作内容,更加适合低频、重复劳动力场景
在我体验了多个AI产品后,其实AI创作内容还是适合在低频尤其重要的场景,比如汇报、演讲,需要头脑风暴的选题,那么AI是可以帮忙的,是可以帮忙给出灵感的。
比如生产一些低质量内容或者客观解释,这是AI可以替代的。但是要想写出和自己用户想贴近的情感表达,还是不够。
2.只要是有创作的地方就接入AI
一线的内容创作平台,现在都抢着接入AI模型。我知道的同行公司,一般都会同时接入几家(360、科大讯飞、GPT)等等,用户在输入,系统背后比对几家大语言模型的结果,最后给出相对准确的结果,并进行收集标签。
但是现在不管是我身边做调研还是一线平台AI功能的使用率、以、使用人数、活跃人数,是仍然公开过数据
从目前来看,我预测肯定是不够高。
各个平台还是以这点噱头,但是用户仍然以原先的流程、体验为主。所以我反而不建议小团队第一时间接入,反而是体验别人家的产品,看看使用情况,再去判别怎么做,否则也是浪费资源和时间。
3.AI接入是有成本的,接入就马上做付费
因为GPT类语言模型调用都是收费的,虽然接口便宜,但是如果本身就有海量用户,则开通AI能力后就非常烧钱。于是各家都在用次数限制来降低运营成本,希望用户付费。
比如某内容平台,默认用户每天20次,这个和GPT的背后免费版接口一致,超过20次就会要求购买PLUS。
▲图1-2内容生成次数
纵观已经上线AI的平台,还有就马上做付费,实际上是非常不好的。
纵观任何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都没有这种马上付费的玩法,大部分都是积累用户到免费,等到用户足够多、用户有粘性了再说商业化的情况。
而现在许多一线产品接入AI,只是跟进噱头,做测试。但是就急忙做收费了。
4.网信办审核,难以大规模公开推广
一线平台做AI能力,谁都不敢说是用的ChatGPT,毕竟在国内一定要经过安全过滤才能接入。所以现在市面上越是头部的产品,要javascript是大力推广GPT,自然就更容易被网信办查甚至是下架。
而现在国内的360、科大讯飞、百度等这些语言模型还在内测,调用次数是有限制(除非有白名单),因此现在你用到的AI能力都是企业以GPT为主,其他大语言模型为辅助,换句话是私下接入,用来拉新用户。
5.AI更适合PGC,UGC还需要用户养成习惯
经过我的体验,我认为AI能力创作更加适合于PGC,而当用AI来完成UGC的创作,则需要人和AI共同在内容协作,这和以前的创作习惯有大大不一样,和取标题一样(人不相信AI)。
而更多是把AI用在某个局限、具体的场景,比如写公众号、或者其他博客网站,AI在某个关键词、技术场景里更适用,而在内容陈述、链接上自己做即可。
如果让AI帮忙生成段落,就难以保证和人工创建是一致合规的。
6.不稳定,掉线
使用市面上的AI产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稳定。
如果只是接入了一方大语言模型,应该是极其不稳定,可能调用数十次后,就会出现失联或者断网。除了大家都懂的原因,还有就是产品也没有很好给出纠正设计。
用户只能反复在这里输入内容,有的内容一直无法刷新出来。
所以,我建议那些打算接入AI的产品经理们,可以先观察同行头部怎么接入的,侧面观察他们的使用数据、功能设计流程,再确定自己做。